Notice: Undefined variable: sArAuth in /usr/home/bxu2342120002/htdocs/thinkingin/inc_display/archive.php on line 75 Notice: Undefined variable: aBlog in /usr/home/bxu2342120002/htdocs/thinkingin/inc_display/archive.php on line 76 [九月命题]开始 - 三体·混沌 - Thinking In
点击此处关闭窗口

正在与服务器连接,请稍候……

[1] [九月命题]开始
freewill 2009-09-13 18:36

关于命题作文

对于我这么一个打小儿就痛恨写作文的人来说,在阔别语文课十四年之后再次干起命题作文的营生,委实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当然,这得归功于我亲爱的老婆 flyingring同学。因为她,才让我逐渐克服了对于写作文的恐惧心理。也因为她,才得以跟这么一群有趣的人凑到一起来做这么一件有趣的事情。

提起命题作文,就想起小时候的语文考试上,每次都是飞快地做完前面的题,然后对着作文题目愁眉苦脸发愣个把钟头,最后眼看时间来不及了赶紧胡乱凑合一篇了事。而每次回家作业如果要写作文,也是一种无比的煎熬。话说我小时候从来不买参考书习题集啥的,唯独这优秀作文选、作文常用名言警句之类的,家里倒是好多。由此可以想象,当我念完高中,知道以后再也不用写作文的时候,该是多么的如释重负。

隔壁3q有人说起我当年不去集训队的事情。这么一破事儿,居然还能传出啥校运动会等多种版本,实在是让我大跌眼镜。要说这件事情,jiner的说法大约八九不离十,不过虽说心里早就蠢蠢欲动,以我的“闷骚”形象,还是不敢当面造反的。赶巧不巧的是,这时候要让我们参加一个啥综合考试,第一科就是语文。做前面的题目的时候,我还犹豫不决,看到那作文题目的时候,我当即就下定了决心,蹭地站起来交了卷子就跑了。这个,就是QQ同学当时看到的场景了。(该作文题目我已经想不起来了,QQ同学还记得否。。。)

时隔多年,重新面对命题作文,虽已没有当初的如临大敌,却也还是颇为耗费脑细胞,是以这第一篇就磨蹭了好久。好在俺们这儿标题就叫“混沌”,内容以及交稿时间啥的,有着充分的不可预测性,所以我也就放心了。


关于三体·混沌

胡子说要起个跟物理相关的名字,想了若干个,酷则酷矣,不够表意。最后由“三”出发想到这么个名字,并且被胡子很精准地翻译成了“三个人一通乱写”,实在是非常的靠谱。于此我也没啥可多说的,不如就来说说这两个词儿吧。

×××××××××××××××××××××××××××××××××××××××××××××××××××
以下内容含有XXX成分,阅读中如感不适,请自行跳过。如发生恶心、呕吐等症状,概不负责! ×××××××××××××××××××××××××××××××××××××××××××××××××××

想到“三体”这个词儿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刘慈欣的那本书,后来才发现有引人联想之嫌疑。不过这名字实在很合适,也就不想换了。三体问题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十七世纪。当时牛顿牛老师刚刚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结合他的三大定律和微积分理论,当时的人们都以为已经到达了物理学的终结,剩下的事情就是解方程了。且不说这个想法本身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就是在解方程上,也很快就遇到了麻烦。

当只有两个物体的时候,问题很简单,现在的高中生应该就会解,平常所说的椭圆轨道即是一特例。而当增加一个物体形成三体的时候,问题就复杂了。牛老师反正是解了半天没解出来,愤而转去研究神学和炼金术了。其后的岁月里,该问题吸引了诸多牛人的注意,其中值得一提的大师级人物包括古往今来最牛X的数学家之一欧拉欧老师和俺们搞理论物理的每天都要面对的拉格朗日拉老师等等。而他们除了找到在一些非常特殊情况下的解之外,也没有什么大的作为。这样,时间就来到了十九世纪下半叶,另一位古往今来最牛X的数学家之一庞加莱庞老师出现了。

庞老师写下了洋洋洒洒的三卷本巨著《天体力学的新方法》,在其中发展了后来被称为微分方程定性理论的方法。不过,庞老师的研究虽然是开创性的,其结果却很令人沮丧。他首先证明了此前人们一直寻找的普遍意义上的严格解是不存在的。随后,他发现三体问题的特解通常具有对初始条件的极端敏感性,也就是后来被称为 “混沌”的现象。

“混沌”这个现象虽然早已被发现,但这个词儿真正进入公众的视野,还得归功于现代混沌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气象学家洛伦兹洛老师。洛老师在某次演讲中提出了“蝴蝶效应”这个概念,一下子让混沌的形象深入人心。(刚刚查了一下得知,洛老师已于去年去世。附上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奇怪吸引子,以寄哀思。)


混沌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说明理想状态下的可预测性与实际中的可预测性之间的区别。混沌理论研究的所有系统都按照严格的规律来运转,也知道在给定的初始条件下,运行的轨迹是唯一的。可问题就在于实际中无法得知任意精确的初始条件,使得后面的结果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随机性。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儿,要是什么都预先知道了,那该多无聊哇。是以虽然云彩的变幻,草木的生长都自有其规律,却并不妨碍我们欣赏它们的美丽。毕竟,今天我头上的一朵白云,说不定是小篮子昨天打了个喷嚏形成的呢!

×××××××××××××××××××××××××××××××××××××××××××××××××××
XXX内容结束
×××××××××××××××××××××××××××××××××××××××××××××××××××

那么,列位看官们就开始欣赏俺们这三个人制造出来的或是龙卷风或是蝴蝶扇翅膀的东西吧!

PS:此博客还有个别名儿叫做“三碗·馄饨”。那么,大伙儿请进吧。小篮子~~上馄饨~~~


9条评论:

◇ 冰河 2009-09-29 02:28 #9
不得不说,这东西我看了很敬畏,我的数学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就不及格,一直到大学毕业,以后这等文字我还是绕着远点走吧,头晕……

◇ flyingring 2009-09-15 11:01 #8
楼下的让我想起f同学曾经写过的创世之美。愿你能在有生之年,在为了能在这个领域走下去不得不做那些事情的同时,还永远怀揣“认识这个世界”的终极梦想,并为之不断努力。

◇ fatboy 2009-09-15 00:08 #7
唉,让我想起了往事。
直到现在,我才忽然明白,原来这个“三体”的“混沌”我以前是知道的,你不仔细说,我都忘干净了。
以前的时候,大一大二,我们是和数学系一起学数学的。数学系的教授和贵系的教授是不一样的,数学系的教授是和科学为伴的,站在台上的气质总有大师风范。我们主要两门课程的老师是讲现代的张贤科和讲高数的陈天权。这个三体的混沌是大二的一天,陈天权教授我们的。陈天权的课,其实是数学和物理一起讲的。我记得有一回他说:“数学的博士论文,每年有几百篇,硕士论文更多了,本科论文那简直多得没人看了。这些所有的数学理论,大多数都很快消失在历史中,只有那些真正对物理有用,真正对人类认识自己的世界有帮助的数学,才会长存。”
我刚才去搜了一下,发现陈天权是“北大数学十大才子之首”:“……再把话题转回到陈老爷子,据说他曾是当年北大数学系的十大才子之首,风头胜过张恭庆,马希文这些人,当然更胜过当时的无名小卒王选……”
我记得那时候我晚间坐在自习室里的时候常常会想,我能在这两年里亲见大师风范,受他们如此近身的影响,是多么幸福啊。而这样紧邻大师,也就是这两年了,今后长长的人生,可能就再也没有了。
十一年过去了,就真的再也没有了。

◇ jiner 2009-09-14 15:43 #6
哇,终于见到葱葱的大作了!!
你的私密个人博客我可是觊觎了很久耶
果然如小篮子所说,你的文笔很不错哇!还给我科普了一下,真棒!
哈哈哈!洛伦兹奇异吸引子真好看!

◇ flyingring 2009-09-14 12:16 #5
诶,这阵子我倒真是每天都打好几个喷嚏。回头你头上那朵变乌云了,就是我被抓去隔离了。

◇ f 2009-09-13 21:47 #4
俺这个是在瞎扯。。。

◇  2009-09-13 21:43 #3
原来牛老师是因为混沌才去研究第一推动力的,我原先一直以为他要么是完美了,要么是求知探索欲败给了敬畏和倦意。

混沌真好啊,看起来就像是上帝的最后武器一样。

◇ flyingring 2009-09-13 20:58 #2
为啥开篇就写了个科普文。。。。
不过你的个人博客倒是每篇都是科普文!

◇  2009-09-13 20:29 #1
既然看到机会,一定要坐开局大沙发的。

添加评论:

称呼: 邮箱(选填):
个人空间(选填):
留言:

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输入左侧验证码:
*邮箱只有本文作者可察看,不会公开显示。    记住我

本博客最新日志:

本博客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