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小蛇初嫁了GaGa 2010-12-20 19:37原文发布于2008/4/18 11:18:41自从上个月周五收到小蛇“登了”的短信,我就一直憋着要好好写一篇东西。这两个星期里,我是思前想后,百转回肠,结果却发现,就像一直盘算着送小蛇什么意义深远又超凡脱俗的礼物一样,这种事都是越酝酿越心慌,越计划越没底。。。。好在阿牛(西瓜女)及时在她的博客上刊发了相应的文章,主基调和我想说的不谋而合,于是决定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写下这篇迟到的祝福。文章末尾转贴了阿牛的那篇“小蛇初嫁了”,算是一个完整的集合。
小蛇初嫁了
这辈子两个最让我牵挂的朋友,一个小蛇,一个阿牛。这么多年来她们也一直保持着小时候对我的称呼:嘎嘎。我们仨刚好可以全部入住李纨的稻香村。好怀念有她们来吃午饭的日子,小小的胡同院子里飘着女孩子们细细碎碎的话语。也好怀念课间休息时大家在一起玩踢锅儿,小蛇的脚法总是又远又刁……还有,废旧教室里的羽毛球,于河海的典故,还有那些寄往政肃路的信,那都是我们记忆中的稻香村。可惜,这世上并没有真正的稻香村,社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友谊只是生活的奢侈品。
由于我还没有晋级成任何夫人,得知小蛇嫁人的消息那是相当地不舍,又把她老公的博客从头到尾翻了一遍,再次被N多篇文章的笔锋扫倒,特此节选一篇有关我们仨的文章,内容虽然有所发挥,但却是我们生活的缩影,隐约还有对未来生活的祝福。小蛇老公是我的大偶像,每天早上打开电脑,最先看的都是他的博客,文字细腻犀利,又常常藏着一些小感动。虽然社会是以家庭为单位,但这一个个单位里的另一半成员,能如此理解并珍视我们的友谊,这又是生活中的另一番奢侈。
***************************************************
阿牛于3月30日 13:30
小蛇初嫁了
这辈子两个最让我牵挂的朋友,一个小蛇,一个嘎嘎。这么多年来她们也一直保持着小时候对我的称呼:阿牛。我们仨刚好可以全部入住李纨的稻香村。好怀念嘎嘎在烟囱胡同的旧宅,那是我们快乐的午休场所。也好怀念小蛇家的火锅,一帮孩子抢食根本没耐心察看肉的生熟,只记得阿邹用身体护住火锅对众人大喊:“就等它开一次,开一次!!”……还有,怀柔的通铺,复旦的食堂,那些都是我们记忆中的稻香村。可惜,这世上并没有真正的稻香村,社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友谊只是生活的奢侈品。
虽然我早已晋级西瓜夫人,可是得知小蛇嫁人还是颇有不舍,又把她的博客从头到尾翻了一遍,再一次被这篇《雪孩子》的笔锋扫到,特此转贴。小蛇的爷爷奶奶从小对我也很好,我去复旦的时候奶奶特意写了信给复旦生科院院长一家。最近在和帅帅重温央视的水浒传,里面有无数英雄好汉怀揣推荐信去新地方落脚的情节,我便总会想起小蛇的奶奶。
***************************************************
节选自《2046》之五《姚嘎》
作者:罗兰
不过她(晓非)自己的铁哥们倒是有一个顶十个。每次她们有机会见面,都会大玩特玩。她们都是独立女性,在事业上有一说一,倔强、独立、不服输,虽然没有像一般白领小女孩那样的廉价幸福,可她们都为自己争得了五彩斑斓的人生。每次和她们在一起,我总是表面上调侃,暗地里佩服。
姚嘎、晓非,还有一个在美国的孔西,都是中学同学,三人从小玩到大。大学毕业之后却各奔东西,满世界乱跑。姚嘎和孔西比晓非谈恋爱要早,可晓非最早结婚,彻底安定下来。姚嘎结婚最晚,却是最幸福的一个,大垄对她是出了名的好。本来姚嘎脾气有点急,可遇到大垄之后,她就突然找到生活的平衡感了,在北京发展,结婚生子,事业顺利,家和万事兴。
每次到北京,我俩都会找姚嘎玩,这么多年下来,居然没有拍张照片什么的。我包里倒有一张孔西的,晓非保留下来的,是孔西和晓非上个世纪拍的照片。那时候好像孔西刚考上复旦,要离开北京去上海,她俩在玉渊潭八一湖照的,拍照的人不知道是不是姚嘎,背景后面是2033年已经被炸毁的中央电视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