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2月命题]我最喜爱的游戏fatboy 2010-02-28 22:57从我第一次接触扑克牌,我就喜欢上了扑克牌,那时候我大概4岁。
4岁的小朋友都是从“争上游”开始玩起的,有些地方管它叫“跑得快”。再大一点就开始玩“升级”,就是“40分”。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现在的“双升”(“80分”)以前是用一副牌玩的,40分上台,之后每10分一级。“40分”到“80分”的转变,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完成的,不知道是谁发明的,但很快流行起来了。那时候通常是拿两副牌混在一起打,打完再拆回去成两副牌,分装回各自的盒子。这样多少有点问题,就是当你只剩下两张牌的时候,如果他们来自同一副牌(牌的背面相同),就必然不是个对儿,在那样关键的时候,这是个重要的信息。所以后来市场上出现了108张塞在一个盒子里卖的两副牌装,第一次看到的时候觉得很新颖。这也标志着“80分”终于在历史上奠定了它在大众游戏中的地位。
除了“80分”,在中学的时候我们还流行一种叫“5-10-K”的玩法,通常是三个人玩,很有意思。那时候我们常常三个人在街上买半只卤鸭,到谁家里坐在地上开始打牌,“5-10-K”,谁赢一牌就吃一块,直到鸭子吃完为止。运气总有好坏,没有常胜将军。但运气先好起来的,就能把那些大块的肉吃去;一开始走霉运到后来才转运的,就只能啃点骨头、嚼嚼屁股了。这一活动当年我们十分酷爱,伴我度过了多少美好的周末时光。
小的时候,家里地方小,我没有专门的屋子,但是有一个床头柜是我专用的。从4、5岁开始,到18岁离家上大学去,扑克牌在床头柜里不断积累,有整副的,有残缺的,从来舍不得扔,摞在一起有半米多高。如今,我很久没去看它们了,下次回家的时候去看看,应该还在。
我最喜爱的游戏是扑克。直到我终有机会开始从事麻将活动。
小的时候,在麻将桌边看麻将,不能打,但立志将来要把它打好。打麻将是要场地、器具和同伙的。这三样齐聚,对一个10岁之前的小孩是很不易的。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同伙是最先到来的,大概在小学高年级的时候,就有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谈论麻将了,皆心驰神往。于是大家就开始合计如何搞定场地和器具。很难。因为即使现在,几个10岁小孩在一起支一张桌子哗啦哗啦码牌也是难得一见的奇观。在当时,大家谁都不敢应承在自己家里从事这项活动,虽然家里的器具摆放在哪里是早就探听清楚并觊觎已久的了。
大概在小学六年级的一天,终于有了突破,突破来自于一种叫“纸牌”的新的器具。可能很多朋友见过,就像扑克一样装在一个盒子里,牌呈竖条形,比扑克窄而长,牌上印着4个圆饼、6根棍子或者一个繁写的“發”字,诸如此类。这正是我们想要的!有了它,场地就不是问题了,因为它四个人凑在一起就可以打,不需要大地方,也没有大的动静,一旦来人,收拾隐匿的速度也很快。于是,我的麻将生涯就此开始。
对于一个小孩来说,纸牌就够好了,可以吃,可以碰,可以胡,可以算番,可以赢得筹码。大家都没有钱,筹码只是一副被平均分配的扑克牌而已。而当时,打完一场之后,大家是要把自己的筹码带回家的,下次接着来。当然,这些散落的扑克很容易丢失,下次来的时候少了几张,或者有人说“我的牌不见了”,都是很经常的事。有人的筹码彻底没了,就只好重新拿一副扑克,重新分配,从头再来。这也是为什么我的床头柜中会总有新扑克加入又总有残缺的一个原因。
当我成长到真的可以用有厚度的方块儿从事麻将活动的时候,纸牌就被彻底遗弃了。因为麻将真正的乐趣,固然在于智力游戏,而用指端触摸麻将感觉出它是哪一张,也是极重要的快感所在。而纸牌,是没有刻痕,没有触感的。
我的高中啊,多少光阴在麻将声中度过了。那时候大家胆子大了不少,常趁家长不在家的时候聚集起来,时间或长或短。不论长短,都极认真,极珍惜。并且通常至少需要5个人参与,得轮流有人去放哨。我记得玩得最多热情最高涨的时候倒是高三。高三的时候,所有人都开始认真准备高考了,连以前所谓的混混们,都忽然认真起来,好好学习,为明天开始奋斗。但越是这样,似乎反而越能找到时间的空隙,聚在某个家中,几个小时。说它能放松精神,缓解压力,在那时并非全然是无稽之谈。后来高考完了,大家疯狂了,有一天夜里跑到班上打了一个通宵的麻将。两张课桌一拼,麻将倒出来,哗哗哗,太响,在空旷的校园里,回声阵阵——“找个布垫着吧。”大家环顾四周,没有别的布,去墙上把团旗揭下来铺在课桌上,开场了。“这样是不是不太好?”“是不太好。”但是挡不住内心的焦灼啊……直到今天,我每回忆此景,心里都还觉得真的是有点“不太好”。
大学的时光,在很多人是轻松愉快的,我却是紧张忙碌的。清华九年,除了每周踢几回球之外,娱乐很少。打牌少,打麻将就更少。研究生期间,偶尔有同学聚会,凑一桌麻将,规矩还得现定,因为大家来自五湖四海,难得统一,常常争执不下许久,最终又落到北京的规矩上,毕竟在此地,随主便。九年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是在2002年,夏天,隔壁班的一个同学,代表某俱乐部参加全国麻将大赛,得了冠军。回来在BBS上写了一路的经历,甚是神奇。我见之下,觉得“我靠!那得去跟他打打!”。于是,我便登门,参观了他们的俱乐部训练,参观了那个全国冠军的奖杯,和一个方形的黄金挂坠,挂在他的脖子上,刻有“牌王”二字。他告诉我,今年这一届经费不足,以往都是24K金的,他的这个只有18K金了。很有意思,我便参战了。正式比赛使用的规矩是国标,为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于1998年7月所制定,有88个番种,8番起胡。这套规矩还是相对比较科学的,秉承的基本原则是“没有绝对的坏牌”,什么样的牌型都是可以争取足够的番数胡出来的。比如有一个番种“无番胡”(是他们这个俱乐部的一个成员发明订立的),8番——当你的牌不合剩下87个番种中的任一种,就可以用无番胡胡出来。我在他们那里打了几场,有胜有负,战绩算是中等。体验到了“麻将俱乐部”的氛围,很愉快。他们告诉我,麻将比赛常年有,俱乐部之间争胜负。有团体的名次,也有个人的名次,个人名次的争取是需要团队其他队员配合的——就是在其它桌上牺牲自己控制、打击同伴的主要竞争对手。每年最高级别的赛事是中日韩三国共同参与的国际大赛。啊!真是另外一个世界!在这样的氛围中滚打了几回,就不再参与了。因为他们常常打通宵,实在对身体损耗太大。
从学校出来,开始工作,麻将的机会就更少了。反倒是在湖北的时候,有机会和这里的朋友们切磋一下。
麻将的规矩通常是由番数决定胜负的大小,也就是胡牌之后摊开牌看,符合某些特定的讲究就加番,比如清一色、碰碰胡之类的,不同讲究的番数不同,一副牌的番数越大,挣钱越多。小时候街机上的脱衣麻将,用的是台湾的规矩,就是典型的番数制,另外我们马鞍山的规矩、北京麻将也都属这一类。这种算制有两个基本的缺陷,一是烂牌很难胡出来,基本就是任人宰割了,二是小胡太容易,大胡不容易做,因为通常大胡需要的时间长,胡得慢,小胡(俗称“屁胡”)胡得快,很容易赶在大胡前面胡出来。于是为了克服这两个基本缺陷,全国人民发扬了积极创造的精神,将麻将规则日渐革新,而各地民风不同,思维差异大,革新便朝着迥异的方向走去。许多年过去后,各地规矩就大相径庭了。在我所知的麻将玩法中,我以为比较成功比较有特色的有三种。
一是国标麻将,上面介绍过了。国标是通过订立涵盖面尽量广的番种来抹杀绝对的“烂牌”,又规定8番起胡(混一色只有6番),极大地压缩了屁胡迅速胡出来的空间。
二是四川麻将。四川麻将俗称“血战到底”:一个人胡完之后,剩下三个人接着打,再胡完一个,剩下两个PK,直到PK完,此牌结束。在这样的打法下一副牌总是打很久,再烂的牌也有足够的时间来调整好。屁胡是不限制的,但是屁胡不影响大胡的空间,因为屁胡成功离场后,大胡还可以接着做,只要赶在最后一个人之前胡出来就行。于是,这种规矩实际上是通过鼓励大胡而限制小胡的。
第三种就是湖北麻将了。湖北麻将叫“红中赖子杠”,最近又发展了,可能这个名字也不长久了。在我看来,湖北麻将真正体现了湖北人长于算计的特征,而这种长于算计的核心理念在于“风险与收益平衡”。整个红中赖子杠的规矩有点琐碎,最重要的部分是:算番的时候每吃一口,就翻一番(不是加1,是乘2!),每杠一次就翻一番(为了增加杠的可能性,单张红中就可以开杠,去牌墙最后补一张——红中这张特殊牌,只能用来开杠,留在手上是不能胡牌的)。独一无二之处在于:胡牌之后,每个人支付的金额不等,不仅要计算胡牌人的番数,还要计算每个人自己手上的番数,两相叠加!例如,某人胡出了8番,而你这边吃了一句,杠了两杠,就得给人家8×8=64番的钱,如果起点是一块,这就是64块。这样的规矩实在是科学!你想胡大牌,就得把自己整大,胡出来固然大,一旦没胡出来,赔得也多,这就是风险与收益平衡了。在这样的规则下,烂牌就不那么可怕了。首先,只要不把自己搞大,烂牌输也输不了多少。另外,你的牌烂,别人的牌就好,他们就会自己把自己搞大,一旦烂牌胡出来了,挣得也不少!屁胡也是不限制的(红中赖子杠是有起胡标准的,刚达标的就算是屁胡了),但屁胡和大胡的收益差太多——因为番数是相乘的,不是相加的,所以只要有机会,都想往大了做。我刚明白湖北麻将的规则时,甚为钦佩,觉得这里真是有大智慧。
如今,我的麻将打得少了,偶尔看看别人打,也不愿意上场。上了场,一坐几个小时,也不活动,精神也是持续紧张,太累了。年纪大了,耗不起这神了。
所以,一直以来我最喜爱的游戏是麻将。直到我终有机会开始玩起德州扑克。不过,我玩德州扑克的时间还太短,技法、思想都不成熟,远在学习阶段的初期,说不上什么,将来有一天玩得好了,有一点成熟的体系了,再来谈吧。
阅读评论(7) | 添加评论 | 进入全文页面
◇ fatboy 2010-03-03 18:16 #7
@GaGa 拱猪我打得好,在系里得过冠军的。还有一回跟另外3个同学打。打了一宿,一直都是他们在拱。到4点半的时候,实在受不了了,我说“睡觉吧”,他们红着眼睛说“不行!”后来到6点半的时候我终于输了一盘,才得以回去睡觉。睡醒之后想想,发现分数算错了,应该是960分,还没到1000的线呢……
◇ GaGa 2010-03-03 17:54 #6
To Flyingring: 啥叫数独?
◇ GaGa 2010-03-03 17:40 #5
天呐,这简直是论文级别的专业文章。。。。
我最不擅长的就是打牌,至今没学会升级,以前好不容易学会过“拱猪”,但大家很快就抛弃了这种游戏,搞得我现在一参加集体活动就显得很不合群。。。
我会打屁胡的北京麻将though,都是因为小时候周末去奶奶家,凑不够两桌要拿我充数。。。
◇ flyingring 2010-03-03 10:55 #4
我也是4岁那年开始学打扑克的,但是从最开始就不喜欢,后来也一直没学会。。长大以后有亲戚想教我打麻将,费了半天劲,我也是一点兴趣也没有,最后就拉倒了。
总的来说,我不大喜欢要和别人一起玩的游戏,喜欢自己在那里玩也没有时间规定也没有人催着我的游戏,比如我最喜欢的游戏就是数独。
◇ 小k 2010-03-03 10:32 #3
“但立志将来要把它打好”,嗯,从小立志真的很重要啊!
◇ 锦绣 2010-03-02 21:51 #2
哈哈,这篇文章的副标题应该叫做
“一个赌徒的成长与心得分享”
◇ 谭湘源 2010-03-02 21:50 #1
好看,原来这么多名堂我还从没想过。
我上高中时比你幸运,有个同学的家长很宽松,所以我们经常去他家打麻将,有时通宵,有时家长也难参与。现在想来简直太难得了!
另外,你文章里大胡小胡屁胡地写,我看时总想起你的名字,哈哈。